-九游会平台
-九游会平台
(0359) 2537199
sxdy@dayunmotor.com
从办公室到车间到底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5-05-29 浏览次数:171
当新一天的太阳再次照亮厂区大道的时候,我便拿起管钳开始了总装与研发楼之间的奔波。毕业一年多,我逐渐与接触到人和事变得熟络,不论再忙,我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规划和将来的生活。
不过,总会有一些事情是你提前想象不到的,这也并不一定会是坏事,因为就算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真理,也总是需要事实验证之后才能被人所接受。记得入司座谈时行政副总裴志杰曾说:年轻人总是想太多又想得太简单,但最后所有人都得接受:那么多的渴望和期盼最终都必将落定于实实在在的细小、杂乱并不断重复的琐事之上。那时的我曾坚定地点头表示认可。可就在前不久,我开始变得烦躁,整天被各种杂事弄得焦头烂额,开始担心自己的付出没有结果,怀疑这忙完之后会没人记得我。就在总装成天跟线改制,近乎嚣张地忙碌之后,我心生怨恨,然后开始推脱,开始抱怨,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开始问自己:那当初的选择有没有错,从办公室到车间的这条路到底有多远?
总装下班了,所有人都收拾工具匆匆离去,而我却依旧得趁着停线的空隙忙活,耳边也又一次响起那首干净的歌:“……我自己问自己,完成到这里,到底还剩多少不用挣扎的阴霾。只是无奈这些问题无人交流,只好任凭生命去阻碍……”
那首《勿忘心安》之后,我便不再落寞。
永远捋不清的“婆媳”关系
我们制动组的四个人,每天都紧凑地张罗着各种工作,若车间要有个什么问题,就一股脑儿全都扎在总装线上,场面甚是壮观。制动尼龙管似乎也早已被大家看作是一个简单繁杂、易错易改的整车附件,就算车型再多、问题再大,都不会有人担心害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要有问题,只需给研发一个电话”。然后从记不清的很久以前,总装线上就一直能看到一个拿着管钳、改着管子的“管道工”。以前是师兄,现在是我。
制动尼龙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尺寸过长容易打折断气,过短又无法连接送气,所以从第一台试制车开始,每一根单管所属的图纸尺寸便随着工艺装配和捆扎调整一直更改,直到最终成熟稳定。研发负责出图与供应商对接,每一个数据都要保证对接准确并且及时,所以这份工作也就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足够的耐心。
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开玩笑说:制动的尼龙管就像是一段典藏版的“婆媳”关系,永远捋不清。从管路走向到转弯缓急,从管束捆扎到干涉调整,这一路工艺要满足设计,设计也要紧随工艺,这种高层次的“婆媳”关系是一种亲密也是一种必须。想想也是:明明是一家人,可为何非要将“婆媳”关系捋清,设计和工艺明明就在一起,又怎么可能彼此撇清。所以,决不能互相嫌弃。
设计是份听起来高级的苦差
就在制动尼龙管工作不断调整细化的过程中,被牵扯到的部门、科室、人员才开始翻出那个所有人都想过但不曾细究的问题——那些扎营三楼高高在上的研发人,到底都在做些什么?
那么,就从制动说起,那尼龙管也不过是制动九个子组中的一个。大多数人看到的研发人跟线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他们常规工作中的“小活儿”。从新旧制动原理的过渡切换,到储气筒、阀体的模块化布置,短短几个月间,制动小组就需要将所有相关的子组明细全部设变更改,统一状态,这其中牵涉到的很多功能零部件都要优化改制,甚至全新设计。
整个研发部门也一样,为了能尽快提供一个完整的车型型谱供客户选择,他们从每一个平台,每一个系列着手,制定了严密的年度车型开发计划,并紧凑地开展着各项工作。然而,要想更好地发展进步,我们就必须在达成规模效益的同时兼顾市场,一定程度上接受一些订单车型的设计生产,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市场总是灵活变动的,客户订单车也总是要随着各种实车工况在基础车型上做相应改制。订单要求多变复杂,所涉及的整车基础零部件慢慢衍生出很多种技术状态,这也逐渐让整个车型型谱的网络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庞大。
从设计匹配到计算校核,从数模评审到试制试验,研发每一个小组每一个人都要将自己的责任件处理到最佳设计状态。第一台车上线,所有人都紧盯着生产线并记录出现的所有大小问题,回来之后就又是一轮优化改制。就拿今年的n6车来说,为满足性能需求要改制,为考虑供应商生产要改制,为配合装配工艺保证整车下线时间同样要改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整车产品、整个系统的设计生产达到现有的最佳状态。
改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有很大一部分零部件是由配套供应商生产提供,要想改制,这其中牵扯到太多的环节太多的工作。所以每一个优化提案研发也都要细细研究甚至与供应商协调定夺,认可或者不认可,采纳或者不采纳,这都不是一个人一时冲动就能负得起责的。就算有误会,就算有抱怨,研发人都不会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才是技术的最后一道关卡!
来过研发办公室的人都知道:这里就像是一个证券交易大厅,一百多人坐在一起永远都在争,在吵,但这里从不会乱。
工艺是个良心活儿
“工艺是个良心活儿”,这句话最先是总装工艺员李咏跟我说的。先前以为是开玩笑,后来我才发现他说的是对的。
产品设计状态变多,工艺就变得复杂,要想记清每个零件的每个状态,这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这里,任何的来件问题,任何的设计缺陷最终都要在生产工艺上体现出来。而“工艺整改”这个词也就经常出现在各种技术文件上。简简单单四个字,就有可能让全部工艺人员忙上好久,大线工位重新调整甚至返工拆卸。试制工艺部工程师杨京芳大姐曾对我说:工艺需要耐心和细心,既然拿起来就应该接受它所牵带着的所有,等到心里真正接受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付出就能看到成果。
我好好想过,随便因为一些正常的工作问题而抱怨,不应该也不值得。杨姐负责底盘线束管束,每次跟线我都能看见她,有时候我会偷懒去试图躲避一些东西,但她不会,她会紧紧跟着车,亲手慢慢捋着每一个细节。我就跟在她的后面,我也真的学到了很多。
做技术,最难缠的是较真,是负责,而最难得的是心安。忙的时候不能慌,慌的时候不能乱,只要我们认真做了,总有一天会有人理解我们当初的执着。
永不停的总装线
“线不能停,线不能停,只要有电话,我们就飞奔着去。”
所有人都知道,总装停线是件大事,所有人也都听说过,“保线”是我们的首要之职。
总装,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总装处处都强,就像所有人期待的那样。总装的每一个人都受这种集体氛围的引导,时刻用力维护着独属于自己的荣誉。这是整个公司的用意,我们的总装也本就应该拥有这样的地位和权重。总装人骨子里带着的那种自身优越感,就像是大运在这个时代该有江湖地位,不能动摇。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动力,这也将会是我们大运汽车独有的一种文化魅力。
我们本就应该忙起来,共同努力,一起用心。在这个年代,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忙才觉得敞亮,闲着会满是心慌。如果哪一天你没了心劲,没了动力,那就应该去总装转转,想想家,想想你在乎的所有人。
人一生的时间太过宝贵,有时候真觉得是要算计着消费。不论这一年我们忙成了什么样,到头来都应该静下来好好想一回。不论是奋斗还是颓废,我们也都应当试着将这一年整理好了还给自己。
我接触过新人,他们的活力永远都是按捺不住的,他们永远都有着这个年纪该有的“嚣张”和“快乐”,我特别羡慕。但用不了多久,大运就会用心告诉他们怎样是稳重,什么是执着,那平实的努力又到底能换来什么?
我一直学不会,所以一直在学,学着:话怎么说,事怎么做,怎样为别人负责,为自己负责。我们都该想想。
我就知道又会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了,但我相信自己是对的。我也知道,今天过后我会依旧忙碌,李咏、杨姐也是。但我们很清楚,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享受这份艰苦,感受这份执着。
总感觉大运是个码头,固定船与岸的两头,我们就像那中间的绳索。
那一刻,夕阳照进车间的窗户,面朝太阳,温暖……
产品研发一部 文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