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个同事说母亲给他打电话,告诉他父亲向村里申报了大棚,因为政府会有补贴,问他让不让父母种。他说自己当时鼻子一阵儿酸,他觉得父母本来年纪就大了,身体也都不好,家里本来还有十几亩的地要种,如果再申请个大棚,他们的身体怎么受得住。他在朋友圈里说自己到了该担当的年纪,该加油了。他的话让我感同身受,眼角泛红。
我想很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朋友跟他一样,都觉得自己到了可以承担更多的年纪,也都不忍让父母再如往日般辛苦操劳。我想我们的父母应该会感到欣慰,尽管不擅表达的他们并没有告诉我们,但是他们的守望应该是幸福的。
初入职场的时刻就像我们人生的涓涓细流涌入大海,当我们还是一条小溪的时候,父母时刻守望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帮我们排除来自外界的所有压力,那时候的我们享受着追求梦想时无忧无虑的奢侈。
在上海工作的大学同学视频里跟我说最近压力很大,她大学毕业之后一心想去大城市闯荡,做了两年销售的工作却觉得自己并不喜欢,于是辞职四个多月还在寻找方向,期间还要靠父母接济自己的生活。她的话让我想起毕业那年,当年的她在大家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坚持考研,目标是上海的学校,因为在繁华的都市生活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后来考研不理想的她毕业以后奔波在杭州、南京和上海几座城市找工作,期间她的父母给了她经济和精神上的许多支持。她说因为辞职,2016年的春节是她工作以后在家里呆的最久的一次,但是离家的前几天她的情绪就被触动,叠被子的时候偷偷抹眼泪,吃饭洗碗的时候偷偷掉眼泪,她说她真想在离家去上海之前把眼泪都流完,因为她怕走的那一天会有太多的忍不住。她说不想再靠父母接济,她倔强地不肯回家工作只是因为她忘不了朴实的父母当年对她的追求梦想的无限支持,她怕自己让他们有太多失望。
对于她的感受,我能够深深地理解,就像当年在离家的火车上偷偷掉下的眼泪,在校园里堕落狂欢后默默写下的明日计划。但是我跟她说,父母的爱真的就像书本上的那两个字“无私”,他们当年的付出不是为了企盼今日的我们有多么成功,他们永远都在家门口守望着,希望那个归来的你是幸福的。
如今的我,离父母的守望更近一些。即便每周仅有一天的周末,父母也在家里企盼着我的归来。记得有一周离家时我随口跟父亲说,下个周五可能休息一天,父亲当时嘴上说着一天的时间太仓促,不想回家就不折腾了。后来公司情况有变,休息的日子推迟了,忙忙碌碌的我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却在周五的下午收到父亲的信息,询问我当天回不回家。匆忙间,我给父亲回电话说休息的日子改到下个周一,父亲在电话那头说着没事,要是回家记得告诉他。而母亲也总是在我每周休息的日子里,专门腾出手中的活儿,变着花样儿地给我做些口味特殊的饭菜,即使我不停地跟她说自己在外面吃的很好,她也总会记得我小时候吵着闹着要吃的花样儿饭菜。
这几年在外求学工作,多少人跟我一样,家仿佛变成了旅馆,家乡变成了远方。多少次回家的时候我们会惊叹家乡的变化,县城的南边又多了一座公园,村口的老槐树好像愈发苍老,但是永远不变是在家门口守望着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在心底对父母深深的感激。奋斗拼搏的年轻人,不管我们觉得自己成功或者还需继续加油,只要我们时刻惦记着父母,多陪伴他们,他们的守望便是幸福的。